内容介绍
该剧集演绎的“光荣”故事主要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但除了可以知道故事涉及“反扫荡”斗争、兵工厂建设(说是在修械所基础上新建,厂址在山洞里,还提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似乎在有意告诉人们与黄崖洞兵工厂不是一回事)、“纯洁队伍运动”和抗大分校军事教育等历史内幕和背景外,基本上没法通过故事了解对应的战争和历史事件。
剧中的男一号主人公苑志豪是一个心高气傲的性情中人,非常特立独行,极端理想主义,个性人格偏执,思想感情偏激,说起来确实就像他的同学兼战友妻子柏香茗所经常抱怨和再三指出的那样,有相当自私的嫌疑。其间,在故事刚刚进入后半部时,他对自动脱离革命队伍后沦落为“丑角”、一直在帮他照顾有“历史问题”的父亲的战友邹大伦的恶劣态度和极端看法曾让我一时有弃剧的冲动,只是我最终还是忍住了。
随后,都开始抓“右派”了,苑志豪也没关心过自己的父亲,只知道父亲的“历史问题”会影响自己继续“革命”和“进步”;他自己不孝也就罢了,邹大伦代他尽孝,他也毫不领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柏香茗始终扮演着一个对他一味忍让迁就、不断代他弥补过失、堪称穷尽妇德的“革命伴侣”角色。
由此我也初步理解了该剧集引子中柏香茗何以会在临终前对她与苑志豪“捆绑”一生的婚恋关系作出充满“怨恨”之情的总结:“十七乃相识,七十不相知。”
该剧集前半部所犯历史常识错误和令人感到迷惑之处较多,其中尤其突出的有以下五处:
1.抗战还没胜利,团长苑志豪的警卫员就说“我们解放军”怎么怎么的(第16集);
2.日本刚投降,正要“向东北进军”,苑志豪所在的部队就换上了解放军军装(第17集);
3.师部卫生队队长柏香茗说日籍军医美真子和北村是志愿从日本来中国参加抗战的反战同盟战士(第19集);
4.日籍女军医美真子感染鼠疫后自我隔离时拿出的三人合影(全家福)看起来很像是孙中山、宋庆龄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夫人的合影(第20集);
5.苑志豪所在部队到东北后只打了一仗,新中国就成立了,苑志豪和柏香茗随即穿上了带军衔的苏式解放军军装(第20集)。
该剧集演绎的“岁月”故事主要发生在“鲁南市”,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2005年,伴随着历史“时代感”的“岁月”人生感很强,与前半部的“光荣”故事相比,感觉演绎水平要高出一个层次。我也因此改变了对该剧的总体评价,前半部我觉得只能给三颗半星,而后半部则我觉得可以给四颗半星。
剧中最让我鄙视和厌恶的人物是吃政治饭的“整人专家”“魏政委”(扮演者倒还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二三线老演员):从上级保卫部门干事变身为区大队代政委,最后随着区队长成为军长,他也顺理成章地做了军政委(后来居然还进了中组部),靠清查整顿干部队伍起家,一直到1964年“三线建设”开始,也忘不了打击报复,认为苑志豪“知识分子工农化”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否认苑志豪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家人才,说他就是一个杂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闹]别扭成瘾”的专家,于是当“三线建设”尤其是国防科技建设需要部队高阶军官转业时,第一个想到了苑志豪……
而剧中命运最凄惨的人物则是与苑志豪、柏香茗、邹大伦等一样出身于学生、又一起参加革命的“苏眼镜”苏一亭:与苑志豪前后脚转业地方,随即进入军工部门,一辈子谨言慎行、默默无闻,半辈子抛妻弃家、孤苦伶仃地献身于“两弹一星”、战斗在大西北戈壁沙漠,最后死于胃癌。
“苏眼镜”在临终前对苑志豪说:“你就像一团火,不受控制的火,在你照亮周围的同时,也会灼伤你自己和你的亲友。”他并请求苑志豪与邹大伦言归于好。但直到邹大伦追着精神失常后又得了肾癌的“戏子”妻子的脚步离开人世,苑志豪也没有践行自己对“苏眼镜”许下的诺言。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苑志豪始终认为邹大伦背叛了革命,所以他绝对不能原谅邹大伦,而邹大伦最后也认为自己背叛了信仰。于是乎,我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谴责”苑志豪的不近人情以至不通人性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该剧集最大的看点乃是柏香茗与苑志豪的婚恋关系以及由此派生的家庭生活,而该剧集意欲表现的“生命美好、去日留痕”的人生主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看点的支撑。除此以外,我所看到的“光荣”和“岁月”就基本上只是不断地毁灭和消解着美好的生命了……看着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