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020-12-04】思路乐发表简单评价:【B+】字面意思上属于芬奇的“好莱坞往事”,更准确讲,是属于芬奇父亲的。在双线同时序的叙述模式下,芬奇将电影本身的“形式感”做到了极致:直接用“闪回镜头”来理顺时间线的字幕演出;淡入淡出的转场总是用定点光源的滞后作为衔接;酒店等待投票结果一段高调的使用了表现主义加持的蒙太奇;以及多次出现的胶片做旧图案(几乎是在屏幕上的同一位置以同一形状反复出现)。用现代技术去实现复古拍摄手法,用于接近那个时代,思路与执行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文本层面却又只剩下了事件与场景的堆叠,处理信息是粗暴的「加法」而非「乘法」,回忆?漫游?亦或是政治背景与好莱坞的缝合展现?而最终效果只能称之为“四不像”。芬奇在致敬《公民凯恩》的过程中,是否又真正失去了其内核所在?
【2020-12-05】AshBoydSwan发表简单评价:刻意模仿和做旧却还是洗不去现代高清的质感,显得做作至极;试图套用《公民凯恩》结构将创作过程与赫曼的个人生活交织起来刻画人物,却感觉仅是片断的堆叠,全无《公民凯恩》的流畅感;几个大monologue令人撑饱。说古典吧是假古典,说讽刺吧又不够尖锐,在社交网络-esque和90年代获奖传记大片之间来回跳跃,想用(其实完全没有意义的)技术上的东西去弥补剧本的平庸,却迷失在两者之中,萎得太快,观感不佳。【p.s., 在背景中spot到两张Coop电影的海报,分别是1929年的《维吉尼亚人》和1930年的《边省奇侠》:)
【2020-12-05】Anyway发表简单评价:在形式上和《公民凯恩》做互文是愚蠢的行为,反反复复的打字机音效附带flashback字样和当年那部杰作呈现的时间影像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一开始以为是严格的旧好莱坞格式仿作,看了一会慢慢意识到只是用制作层面的铺张浮夸去填补剧本的干瘪无聊,这个平庸的本子对于芬奇更多是心结而非夙愿,或是一个父辈的阴影。
【2020-12-05】徐若风发表简单评价:当查到编剧是大卫·芬奇的爸爸时,似乎更能理解这部电影创作时的内在精神。在表面看似奥斯卡颁奖季路数(增肥加里·奥德曼+女打字员again...)下,反倒挺像《罗马》,显示出一种旧时代恋物倾向。真的意在于“檄文”,揭露电影与资本、政治宣传之间的关系,亦或是讨论电影制片厂的蝇营狗苟,从内在反观电影工业等诸多问题吗?并不是。讲这些东西的电影在影史上已经太多了,本片里的讲法却更像是“障眼法”一般。归根到底,这是一篇漫步式的散文,在漫不经心里传递出黑暗年代的点点微光,而这个悲从中来的过程又被刻意地抹平其煽情色彩。至于《公民凯恩》,的确是观看的门槛,并成为影片剧本构架中的对仗与互文对象,两者本质上是完全互通的。只是相较之下,芬奇还是太轻柔了一些,至少这远远不是符合期待的芬奇。
【2020-12-05】YQY-Vader发表简单评价:写给好莱坞的一篇檄文,而非情书,并且不单指古典好莱坞和30年代的美国,实际上也在对当今的美国和好莱坞做出呼唤,美国需要更多的曼克,好莱坞需要更多的《公民凯恩》,不过有趣的是,这个呼声居然是由Netflix发出的。
【2020-11-22】\t^h/发表简单评价:并不是公民凯恩幕后,更像是好莱坞与政治1930-1940,有我看过的最好的关于MGM高层的塑造,Mayer和Thalberg终于不再是工具人了。就是对studio era毫无了解的可能会对前面密集name dropping不适?
【2020-11-20】RKO发表简单评价:3.5 这几年的Netflix大导出品中还是《西部老巴》最高
【2020-12-05】小陈不吃葱发表简单评价:这哪是复活黄金好莱坞,这明明是鞭尸,又做作又虚伪。记得《艺术家》都无数友邻有批判,那这部可以直接钉在耻辱架上。
【2020-12-05】LOOK发表简单评价:2.5 角色和主题设置又是都直奔奥斯卡而去,为了抬曼凯维奇把其他明星包括威尔斯都黑了,这种偏执除了服务主题有何意义?芬奇的老毛病也都还在,信息太满、太明确、直接以致毫无回味空间。
【2020-12-05】阿树发表简单评价:拍得真無趣,只喜歡瑪麗安和曼克酒會逃離的那段戲。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的故事隱喻,Mank與Monkey。自命不凡的劇作家以為自己能呼風喚雨,卻只是權勢資本家眼裡的跳梁小丑,那就只能用筆下的故事去反擊和復仇。
【2020-12-04】#牛奶很忙#发表简单评价:必须反复提醒自己,这货不是伍迪艾伦,这货不是伍迪艾伦
【2020-12-05】影愈者发表简单评价:对于赫尔曼曼凯维奇我更愿意把他理解成持才傲物的文人才子,混迹在名利场中,但对商人政客本就有着自持清高的态度。感觉他并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虽然有些风骨,但也可以伪装成随波逐流。让他最后做到有所坚守的是他的经历,如果没有那一场选举夜,或许就不会有《公民凯恩》这部伟大的作品了
【2020-12-05】大奇特(Grinch)发表简单评价:芬奇老爹应该也是个十足对的戏痴,芬奇采用了与《公民凯恩》相同的视觉基调,不仅着眼于这部经典电影的创作以及曼凯维奇的迷人个性,还把我们带回到1930-1940年代好莱坞微妙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电影更多的是关于权力,创造故事以及由谁来控制故事的电影。与其说是“电影的魅力”,不如说是媒体的力量才更准确。
【2020-12-05】德卡的羊发表简单评价:65/100,黑幕拼接的琐碎事件未能还原Mankiewicz,不似《公民凯恩》拥有强劲的驱力,亦不似《社交网络》般谱写时代组曲,倒是从影片本身到内容都充分讽刺了好莱坞工业体系。本就未曾经历的大卫·芬奇到底热爱那个时代吗?好像只是爱他的父亲。努力的做旧并非一场盛大的追忆,否则怎会用2.2:1这样的画幅?仅是更私人的偏执,也因为终于拥有这难能可贵的自由,让他好来撒点(没有野心的)野。
【2020-12-04】哼哼.floweray发表简单评价:一部电影死忠粉向的作品,一部写给好莱坞更确切说是电影艺术的情书。如果说昆汀的《往事》是一封架在惊厥迷情散发着血腥荷尔蒙,春梦与噩梦交织意淫,送给彩色胶片黄金时代的童年挽歌。那大卫芬奇的《曼克》则是一书站在巨人肩膀继承文人衣钵,解构与架构缠绵复合,献祭于黑白光影返璞归真的血脉墓志铭。好莱坞死了吗?电影会不会死?这都不是一个简单是非的问题,就像《公民凯恩》中的“玫瑰花蕾”,留给真心热爱电影的人去用一生思考。
【2020-12-06】一支卦象发表简单评价:视角混乱,架构模糊,人物工具化,时代景片化,历史情节剧化,表现主义光影被频繁的切镜打断,复杂纠结的情感被过于贴近的视点消解。毫无反思,毫无取舍,无态度无立场,大萧条和二战只是无关痛痒的台词,那请问曼克为何酗酒,只是纯粹喜欢?130分钟的曼克还没有《巴顿芬克》里几分钟的福克纳立体。
【2020-12-04】渗透L黑暗发表简单评价:芬奇给电影行业写一封情书:多线叙事,加点悬疑感,大篇幅对白,再带上政治讽刺,成了!昆汀给电影行业写一封情书:扯闲篇儿,扯闲篇儿,扯闲篇儿,脚,扯闲篇儿,让你爽一下子,最后改个历史,成了!P.S.今年奥斯卡男主狗爹稳了。
【2020-12-06】深邃发表简单评价:两条线的交汇太有力了,当曼克意识到眼前的奥逊威尔斯和他笔下的公民凯恩合为一体的时候,他告诉自己不能再做那只流浪艺人手里的猴子了。
【2020-11-22】ParkerLI发表简单评价:【YVR-Vancity】技术表现无可挑剔,年代带入准确真实,对公民凯恩的致敬和呼应俯拾皆是,但应该具有特色风格的导演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