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016-03-05】踢迩达发表简单评价:改编自一部20世纪初的短篇小说。2016年加拿大视觉艺术家Stan Douglas将其重新演绎为一个六块银幕的装置艺术并在伦敦Victoria Miro展出。其间从Black Box到Whtie Cube的流动值得玩味。
【2011-02-09】赱馬觀?发表简单评价:桌下炸弹是一个解释紧张与惊吓区别的成功比喻却不是优质的实景构思(阴谋破坏)。因为爆炸这件事将叙述者逼入死角无法闪展腾挪:不让炸就什么都没发生,观众受到愚弄;炸了就什么都终结,观众没法满足。显然不如箱内尸体、漫天飞鸟、船中纳粹和柜子上的四百美元……观众也会紧张,但不知后面发生什么!
【2012-12-18】xīn发表简单评价:先是炸弹是否爆炸的悬念,再是妻子罪行是否被揭露的悬念,这部影片注重人物情绪心理的刻画,另外影片也有点黑色电影的味道。炸弹看似应该是麦格芬,结果却成真,熟悉希区柯克后期作品的观众反倒会大吃一惊呢。
【2013-11-07】吞火海峡发表简单评价:同为希胖的两大失误之一:小男孩被炸弹炸死,其错失的彩蛋更是精彩,即影史津津乐道的妻子刺杀丈夫一段。丈夫正是因为害死了妻弟(被炸死的小男孩)而孳生了罪恶感和愧疚感,在夺刀自卫和被杀赎罪的矛盾心理下,整个刺杀过程更像是他在夺刀的伪装姿态下扑在了刀上。【7】
【2020-05-30】島國拾影发表简单评价:這部希區考克走的很前,經得起歲月考驗,人肉炸彈般的恐怖攻擊,依舊是生活在國際金融中心的人們心中的噩夢。從字典單字解釋、進入到工整字體組成的片名,緊接而來的倫敦大停電,水族館玻璃投映融化的皮卡地里圓環....小孩攜帶炸彈遊走市中心,這一整段懸念吊足觀眾胃口,卻等不到好結果,難怪被觀眾撻伐,不過此舉開創一種新鮮的敘事方式。片頭感謝華特迪士尼提供動畫 Who Killed Cock Robin? 給電影互文。
【2012-03-23】空思发表简单评价:影片最后维洛克太太用餐、杀死丈夫的一场戏,是影史经典。很多电影书籍都对这一场戏的摄影角度,剪辑手法有过专门的论述。
【2011-03-17】翘发表简单评价:童子人肉炸弹,希胖也追忆后悔了。
【2011-04-30】k-pax发表简单评价:70多分钟的片,却呈现了多重变化,剧情上的,情绪上的。了不起。
【2020-01-31】醉梦·聊生发表简单评价:是时候品尝希区柯克式悬疑的定义了,他交给小孩史帝威一个纸包,让他务必准时送达,我们都知道那是炸弹,于是推销牙膏的出现了,伦敦市长就任游行开始了,塞车如约而至,在我们提心吊胆之际,炸弹吞噬了公交,然而结尾让人喘了口气,女子躲过了牢狱。
【2012-03-15】黑尾侯爵发表简单评价:希区柯克在回顾其作品中的悬念手法运用时,承认的两次重大失误之一。过于直白的揭示犯罪手法和目的,悬念的设置横插枝节,后半段的紧迫多集中在定时炸弹和时钟的来回转切镜头。
【2012-06-25】踢你小腿骨发表简单评价:希區考克再度輕易的滿足我
【2010-12-16】Mannialanck发表简单评价:6。餐桌杀人那段比较不错。
【2019-01-28】撇横横竖发表简单评价:虽然还有明显不圆熟的地方,但已经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了希式悬念如何营造,爆炸不可怕,等待爆炸才可拍。炸弹爆炸前、女人杀夫前的几场戏从剪辑到气氛都非常好。
【2019-11-26】德州没有巴黎发表简单评价:希胖风格成形期的练手作品,悬念惊悚已经玩得游刃有余。当然最让人津津乐道,也被后人称之为经典的就是弟弟带着炸药送胶片的那段。这段也常常被电影学院作为绝佳的片例来告诉学生:想让自己的影片吸引观众,有悬念,该从何处下手?导演预设爆炸时刻,将此信息透露给观众,而剧中人却不得知,爆炸时刻来临前,观众会为剧中人的命运感到紧张。可能会有最后一分钟营救,但也可能不会有,譬如此片,三星半。
【2011-03-01】翟墨子发表简单评价:《房客》是部坏电影;希胖“悬念”与“惊奇”理论的最好论证,赠送0.5
【2013-02-23】心生发表简单评价:7分:我发现在电影里放上在电影院里发生的故事,都会让我对影片产生好感。片中那个水族馆的玻璃变成透视街道的窗口的镜头,让我惊讶于希区柯克如此超前的创新能力。来龙去脉虽然一开始就交代差不多,但是悬念能一直保持着,算是够好。
【2011-03-07】mongolialong发表简单评价:没有拖沓的镜头,而且每个镜头都很讲究。
【2012-09-13】刘建明发表简单评价:后面精彩点。。。没找到希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