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020-08-02】Jeannels发表简单评价:今年看过的最致幻的片,用梦魇般的视听完成了一场超维体验(仪式)。一度想起志贺理江子的《螺旋海岸》,迷醉和惊惧,相互缠绕。#SIFF23#
【2020-08-02】意识流螺丝刀发表简单评价:#SIFF2020#一次值得肯定的尝试,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一个有力的姿态确立了前提:环境描写(包括人物的存在形态:困囿于荒村的“游魂”,被科斯塔式光影及声音层次充分渲染);及对自然的本体性恐惧(援引《反基督者》:Nature is Satan's church.)。余下露怯,几乎只是在安全区徘徊,未能开启有力表达,既无力转向“启示录”叙事,也未有打开时间维度(“月亮是怪兽,因为它吞噬时间”)抵达湮灭本身。以及,前段旁白是致命的,太过明确,近乎中断了影像的韵律。离科斯塔和阿彼察邦距离尚远。
【2020-08-03】btr发表简单评价:海洋即怪兽,被红月之潮吞噬便是进入巨兽腹中,对应隧道的意象。大坝更像是人类对抗自然的象征。摄影美,尤其是远景,而每一幕都像一幅照片(让人想起James Benning和Roy Andersson,但又与两人完全不同)。虽有叙事框架,但意象和诗意的成分更多,如果在HKIFF就大概在「诗影像」单元。
【2021-01-02】淡清的水桶发表简单评价:看不懂,只感受到了意象,“地狱”没那么糟
【2020-08-02】布拉德家小皮特发表简单评价:影节最佳// 姿态几近完美!一部以大量空镜头构筑成的PPT式,凝滞的时间空间充斥着利维坦怪兽的BDO压迫。神秘主义让人想起阿彼察邦。运动在大远景中黯淡,鬼怪传说在失焦中被解构、表达,升华为了一种超验的恐怖。
【2020-11-28】┣━┳━┻━┫发表简单评价:2- 有个别漂亮的片段但体系是崩溃的。影像的动态与运动不总吻合,需要分清什么是静止但呼之欲出的,什么是运动但僵死的,以及框取的集合是否被赋予结构而成为一个空间。
【2020-08-02】你好,托雷发表简单评价:前面睡着了…到中后期开始认真看 全程都是如同沉浸在梦境中的状态 耳边是陌生男子和女子的喃喃自语 无处不在的鬼魅 视觉冲击的红色海浪 故事分为三大段 卢比奥消失 作为女巫身份的母亲进行召唤 卢比奥出现但发生灾难(可能有理解上的误差)真的挺难与导演达到共振 概念太高或者说文学性太强 初看风格跟灯塔给我的感觉差不多 但比灯塔更加有厚度 希望之后还有机会欣赏
【2020-12-13】[Deleted]发表简单评价:对视觉实验电影来说,景观和特写的美学表现呼应某些相应的主题,是空间内的元素:人、景色、气候、物件形态等等组成的单层面冲击力,它并不具有“立体维度”;鬼神传说的“听觉”把梦境的世界故事化,故事所代表的构建属性、社会属性让类似于此的思维传承,最终与视觉形成一道“文化景观”
【2020-08-02】Fillianore发表简单评价:当人类世界在影像中定格凝滞,静止与运动便被同时赋予了超自然意味。全片的梦呓,“大海是怪兽,我们都是它的梦”。灵魂伴随破碎声归返,镜头的完全静止随之瓦解,摄像机开始与画外游魂一并缓慢移动。红月出现后的影像震慑力低于预期,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克苏鲁式故事影像化的绝佳范例。
【2020-07-29】Olafisaac发表简单评价:前面是几近完美的姿态和声音层次,但后半物理感有所流逝,结尾观感直线下降,太次了。
【2020-08-05】Annihilator发表简单评价:4SIFF第十八场。无论是摄影机还是被摄物都很少做出任何具有创造性价值的运动,因此几乎不存在真正的镜头和镜头语言,只有数个围绕着永恒的静态构图而变化的动态瞬间在听觉的包裹下流动。唯一例外的是那个大角度摇镜,缓慢地寻找看不见的音源,是影片中少数的、感官调动性极强的段落(区别于其它段落的壁纸式的观赏性或直观冲击力)。
【2021-01-03】峰瑞发表简单评价:意识流的神奇片子,色彩和节奏很棒,这种画面和镜头的美丽很赞。喜欢这种类型的,大概会觉得很不错。
【2020-10-26】查查@13000 ft.发表简单评价:看了红月之后更加确认凡洞的厉害,真正优秀的叙述是完完全全交给自然视听的。此处已然了得但还觉得不够,反而旁白呈现了某种破坏。红月的问题在于人物与环境的隔阂,既没有完全归于自然也没有意图强调表现,若是像塞拉那样优雅的处理可能会更好。红色滤镜下的白袍就是闪亮的宝石,最后这哪里是泄洪,这俨然已是超新星爆炸。
【2020-08-02】Nigredo发表简单评价:asmr音效和風景優秀。白布和只有声音没有人的创意不错。故事比较简单 重复意象较多。勉强讲下来了。
【2020-05-31】桔梗发表简单评价:有点渗人的
【2020-08-02】立青映画发表简单评价:大型装置艺术
【2021-01-02】Korovamilkbar发表简单评价:频闪的太阳将其崇高性替换为人工性,一路退回到钨丝灯甚至烛焰的联想。演员从“模特”变成“模型”,如同在自然地理博物馆中陈列的人偶。与人的静止相对照的是自然从宏观到微观的运动。同时,人的言语依然于画面中流动,证明这是一个“后”而非“前”的世界。自然之物早已不再纯净,一如片中的大坝,成为那个堤岸怪石的等同物,它早已进入人类的符号世界,承载诗意、隐喻或是想象。摄影机本可以承担更多,而不是回到艺术片的所谓范式里,用固定缓慢的姿态,间或模仿老塔。它成为博物馆的橱窗,在科斯塔式的布光下,总是一再回到舒适而非冒犯的艺术效果里。虽然这片子压根没有性别议题,但是月亮,大海和三女巫,这些占据了电影核心的符号都是阴性符号,值得玩味。